金融科技創新 推升產業競爭力

金融科技創新 推升產業競爭力

自然人的生存,希冀於能「活得了」、「活得好」、「活得久」,而法人亦然。所以,企業無時不以生存、獲利、發展為其構思重心。企業面對科技創新的發展與挑戰,能否應用創新思維,恰是其創造競爭價值的關鍵。

金融科技的創新,尤其是網際網路、數據分析、人工智慧等科技浪潮,促使金融生態為之改變。金融服務需重新形塑策略思維,以滿足對客戶而言,不僅是「MUST HAVE」,更提升為「NICE TO HAVE」的需求。

再者,企業領導人身處跳躍式的科技發展洪流,組織原有的慣性決策思維,恐不足以因應外部日新月異的變化,所以也需有不同於循往的營運架構。

從「線性流程」到「生活場域」的商業模式

想像一下傳統的金融服務,顧客在商店看中商品,雖身上現金不夠,但可藉由刷信用卡,先消費、先享受,後付款。等到顧客收到帳單後繳納費用,整個金融服務即告結束。接著商店就等待下一位顧客上門、銀行等待下一位顧客刷卡。

隨著科技快速發展,企業已不再是被動提供商品服務,金融服務須更積極創造需求、滿足需求。金融科技透過分析用戶資料數據而洞察用戶,接著引導用戶需求以產生用戶黏著度,最後藉由用戶互動分享以累積用戶。而累積新用戶,就又產生新數據,又可啟動新一輪的引導用戶。此外,由於單一企業無法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,故必須鏈結不同的產業夥伴形成生態系,以共享資源、共創價值。

從「自上而下」到「自下而上」的決策模式

想像一下過往的決策模式,傳統而言是「自上而下」。會議中高瞻遠矚的老闆制定策略後,各單位負責執行,資訊部門亦是支援角色。但在變化迅速的技術發展下,資訊部門開始切身察覺,科技創新對生活形態的影響,諸如年輕人對行動支付的接受度大於信用卡。於是,資訊部門在決策會議中逐漸取得策略發言權,制定模式轉為「自下而上」。不僅在策略制定中逐漸去中心化(不再是老闆一人說了算),決策的考量也依據資訊部門的資料驅動分析,亦即客觀連結數據之間的關聯性,而不是主觀臆測資料之間的因果性。

當資訊人員發覺生活形態及商業模式轉變所產生的商機,加上其所擁有的關鍵能耐,也就觸發了資訊人員對金融科技的創業誘因。就金融科技領域的新創企業而言,其普遍具有輕資產、重知識、高創新、廣體驗的特色,卻也同時面臨個資安全、法遵監理的挑戰。惟傳統金融服務業常因存有高昂的營運成本、繁瑣的行政流程、複雜的法律規定,故讓金融科技可藉由創新創意,打破傳統金融機構的壁壘,而能具有新面向的競爭力。

金融科技在擁有突破的數位能力後,並審視法規環境與市場趨勢,有機會創造獨特的競爭優勢。新創企業要成功,除了專業知識、創新膽識外,亦須有盱衡全局的見識,才得以維持發展。綜觀金融科技未來的創新變革,可以說是:有看頭、有搞頭,而且,好戲在後頭!

發佈留言